“那天晚上,我的手機嘀嘀嘀響個不停,不看吧,怕誤了正經事,一看,垃圾,再看,還是垃圾,后來索性關機睡覺,早上起來再看,8條垃圾短信!”說到垃圾短信,市民徐先生氣不打一處來。
徐先生是一家事業單位的辦公室主任,領導要求沒有特殊情況不能關手機,包括節假日,因為崗位特殊,這樣的要求也不算過分,但鋪天蓋地的垃圾短信實在讓他忍無可忍,賣房的、賣發票的、海外移民的、課外培訓的,想起來就讓人頭疼。
“有一次,我收到一條短信,對方說是建設銀行的客服,并稱要從我的信用卡上扣除1000元,如有疑問可以打電話咨詢。因咨詢電話不是5位數,而是北京的長途,我估計是騙人的,但也不敢大意,于是回撥過去,接電話的女士一口南方普通話,我更堅信自己的判斷。我問他為什么要扣我的錢,對方說要我留下聯系方式和姓名,然后幫我查一查。我不禁笑了,既然要查,為什么不要卡號,卻要聯系方式和姓名。對方一時語塞,我假裝生氣,語氣‘沖’了起來,對方竟也不讓,罵的話比我還難聽。確信是詐騙短信后,我放心地掛斷了……”
相關數據顯示,目前平均每一個手機用戶收到的44條短信中,垃圾短信就占了12條,比例幾乎達到30%。而在垃圾短信排行榜上,位居前三位的分別是欺詐類、房地產廣告和違法票證。
長假,問題尤其嚴重
采訪中,不少市民告訴記者,進入10月以來,特別是國慶長假期間,投訴手機垃圾短信的讀者數量劇增。市民李悅說,10月1日至10日,她共收到垃圾短信一百余條,平均每天十多條。
隨后,記者先后撥打了移動和聯通的客服電話,就此現象詢問客服人員。客服人員稱,反映垃圾短信問題的客戶,國慶前后確實多了。原因是一些廣告公司利用群發軟件,按手機號段發布廣告,導致垃圾短信陡增,這些公司之所以在國慶前后加大力度,是因為長假期間是消費高峰。但通信公司沒有執法權,只能用技術手段屏蔽,同時配合相關部門進行打擊。
據了解,類似情況在春節期間、五一期間也會發生,原因也同國慶期間一樣,都是瞄準了消費者的錢包。上大三的康明說,曾經回撥給他發垃圾短信的號碼,想痛罵對方一頓解解氣,卻發現一拳打在了棉花上,那些號碼根本無法撥通,因為人家是用群發軟件而不是用手機發短信的。于是只好作罷,繼續一條一條地收看著手機上的垃圾短信。
出路,加大違法成本
垃圾短信引起了眾多用戶的不滿,市民趙越無奈地表示:“電腦上的病毒可以用防火墻攔截,要是有一天手機管理也能用上這樣的辦法就好了,相信垃圾短信就不會這么泛濫了。”
運營商的建議是,對于垃圾短信中的詐騙信息,可以撥110報警;對于廣告短信,客戶可以將發信人的號碼以短信方式發送至運營商提供的特定號碼,運營商會將此號加入黑名單,致使其無法再發送短信;另外,客戶可以下載屏蔽軟件,許多軟件對攔截垃圾短信是很有效的。
問題是,在沒有形成犯罪事實的情況下,既使報警,警方會立案嗎?既使立了案,違法犯罪行為大多不在本地,會有結果嗎?而且,幾天內收到一百多條垃圾短信,誰有可能將來信號碼一一發送給運營商,這樣做不僅產生費用,而且需要很多時間,根本不現實。至于下載屏蔽軟件,記者從網上看到,的確有很多這樣的軟件,金山、卡巴斯基這樣的大品牌都推出了類似產品,足見垃圾短信危害之深,但是,如果手機沒有上網功能該怎么辦,如果能上網,中了病毒又該如何?總之,這樣的問題,靠用戶自己的能力是無法解決的。
盡管運營商也在不斷提高治理垃圾短信的技術,且手段逐步成熟,但由于垃圾短信發送形式多樣,無論是關鍵詞屏蔽還是黑名單設置,都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有關專家認為,通過法律來規范短信市場才是杜絕垃圾短信的根本途徑,國外的經驗,主要是用法律手段追究發信人的責任,所以,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法律,規范運營商與手機廣告公司的行為,加大其發布垃圾短信的違法成本,使其有所戒懼。